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106326|回复: 185

关于鉴定证书,小白的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6 08: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光是和田玉,包括其他很多玉器珠宝产品的鉴定结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鉴定争议,这里面有玉石矿产先天的因素,也有鉴定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局限所在,小白根据自己对鉴定部门和相关标准的了解,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说看~~大家一起评论评论

和田玉的鉴定,目前存在的最大争议无非是品质和产地两方面,例如:
1、看着有些灰的玉料,其鉴定结果却是羊脂白玉,而一些很白的玉料,鉴定部门的鉴定结果却是白玉等,鉴定部门是否有比较可信的鉴定标准?

2、青海料的小挂件,鉴定结果却是和田玉,这是否是鉴定部门在做假?


一、小白先来说说这第一个争议。在这里,很多玉友(以新玉友居多)都认为羊脂玉是白度极佳的玉,越白越好,而作为国家标准的鉴定依据,则是以综合品质作为羊脂白玉的鉴定依据的,白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羊脂白玉是一种品质的表述,而非单纯上的白。

其次,小白也是在近年才知道鉴定部门做鉴定的时候,玉质鉴定靠的是经验和眼力,毕竟肉松肉紧,有棉有裂是可以用眼睛看出来的,白度在早先的鉴定也是依据经验,但人的判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没办法纳入国家标准当中,这才有了色板的出现。色板的基本概念就是一种公开的最低标准,玉料是白玉还是青玉,用这种色板一比较就可以归类,减少了因为人为判断而导致的鉴定结果混乱的局面,这里的标准也包括了羊脂玉的标准,所以很多玉友觉得这个这么白,鉴定结果是白玉,这则很有可能是因为玉质稀松而造成其不符合羊脂玉的标准;有的玉算不上很白,但也鉴定为羊脂玉,其原因也是因为达到了羊脂玉色板的最低标准。

另外有种情况,也是普遍的老玉友中存在的,那就是羊脂玉的“普遍不存在论”,大意为现今已无羊脂玉,这种情况一是由于开采过度,新开采的料品质普遍比不上好料(新老坑的概念),另一种原因就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追究,乃至到上纲上线的标准,这本无过错,只是人心态和个人标准的不同罢了


二、产地一直都是和田玉鉴定的争议所在。起初小白也认为鉴定部门在做产地鉴定上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但在具体了解了国标概念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鉴定方式有了些理解,这种理解也是源自人类在对比大自然时所体现出的渺小和无知

要想搞清楚产地鉴定争议的根本,就必须要了解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到底是什么。
国家标准的概念:
国家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制计划、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代号为GB和GB/T,其含义分别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四个层次,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


这里有三个重点我们要来看看
1、不难看出作为“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这种标准必须有广泛的代表性才行,其技术标准是广义的标准,是作为大类别的技术标准而存在的,而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则是更细节的对国家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

2、和田玉的鉴定则纳入了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和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两项国家标准之中,属于推荐性标准,所以鉴定部门在做和田玉的鉴定的时候,既可以依据国家标准,又可以依据行业标准。

3、在GB/T—16552里有一条“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定。

先来看第一个
国标作为一种广泛的技术标准,是不可能专门为存在某种特殊体征(产地或者产状)的宝玉石做专门的标准的,也就是说,同样为大部分透闪石成分的青海玉和和田玉,其从国家标准层面上来看自然是符合同样的技术标准的,而地域和产状是人为划分的,没有任何具体的指标和标准,是完全可以人工模仿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想从广泛的技术标准上来确定,这从技术上就是不可行的。

再来看第二个
由于GB/T—16552属于推荐标准,所以鉴定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鉴定依据,也就是说国家标准并不是鉴定部门的唯一选择,这也是小白开始最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和田玉的鉴定要采用一种广泛的技术标准,而不是更细节更专业的行业标准呢?可回头一想,和田玉发展这么多年了,从千年前的开采到如今的上百亿的市场规模,何时有过行业标准?
平心而论,目前的中国和田玉市场的经营还是非常粗糙的,经营和管理这个市场的人中,其经营和管理水平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行业标准的诞生需要从业人员有一定的集体意识,但目前这种集体意识的体现还只是在民间组织上,和田玉行业组织还缺乏对组织和协调能力,象制定行业标准这种集体性工作的能力,行业组织在短期内还难做到。

第三个问题
这也是小白理解的关键,就是国家标准虽然是广泛的,但却是最严谨和科学的。只有被科学实践证明有共性和公信力的标准才能被纳入其中,只要有一点争议便不能成为国家标准。
而和田玉的产状和产地,玩玉的人都知道,产状和产地的辨别只能依靠最基本的经验判断,玩玉十几年的老鸟都有看走眼的时候,这种鉴定标准带有太大的不确定性,而科学是严谨的,是不能允许这种不确定性的。

总结一下,和田玉无论是产状还是产地的鉴定,目前唯一能依靠的还是国家标准,这种标准广泛而严谨,具有非常强的公信力,这点是毫无置疑的。而作为和田玉这一有特征体表的矿产来说,想要做到更为细致的鉴定(产状和产地),只能依靠行业标准,在行业标准未建立之前,我们能期望的还就是行业的自律。鉴定证书依然有他存在的必要,他所做出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保证了你所购买玉器产品的一个最基本价值(不排除被商家海宰一刀的意外),毕竟好的青海料和俄料,其价值一样不菲。

小白也再倡议一下自己对玩玉的看法,那就是抛弃狭隘的产地观,说玩玉玩的是文化的人是在欺骗大众,说非和田不玩的人是在欺骗自己。玩玉藏玉,玩的是心态,藏的是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5: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b6][emb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6: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7: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7: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权威机构开具的鉴定证书应该是可信的,但有真就有假,某些JS就是利用人们对鉴定证书的迷信,造假骗人。前两天报纸上还披露北京某“鉴宝中心”到扬州行骗,楞把现代瓷器说成是康熙早期的青花瓷,后被工商部门查处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7: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排除有鉴定中心受利益驱使而做假的行为,全国牙防组事件已经暴光多日,一个连鉴定资格都没有的半官半民组织都可以忽悠大众这么长时间,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还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另外也得会看鉴定证书,CMA和CAL等鉴定资质是必须要了解的,至于很多玉友说的什么钢印,了解钢印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在路边的彩印店里,花几元钱你要多少有多少,这是不能作为鉴定依据的。拿到带CMA等鉴定证书后如果发现被骗,你起诉商家还是鉴定机构都有法可依,所以看鉴定还得多留个心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8: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一些小地方的鉴定不可信。
目前我自己认可的就是天津、北京、广州、新疆。
河南的我绝对不信[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9: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7 00: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能期望的还就是行业的自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7 04: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 西部大开发2007-7-26 16:02:36 的发言:
我们能期望的还就是行业的自律。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