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14096|回复: 13

[转帖]和 田 玉 初 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4 2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 田 玉 初 识   

   学玉一年多,徜徉于市场店铺,流连在网络,听商人讲故事,聆玉友念玉经,枕图谱做黄梁梦,挤瘪囊中交“学费”,为的是学看和田玉。在闪烁其词中寻觅,于似是而非间悔悟,摇头晃脑听先学论战,端坐凝神看专家慷慨陈词,拿起放下放下拿起,晨钟暮鼓暮鼓晨钟,玉焉珉焉,珉焉玉焉,为的是学看和田玉。学了一年多,仍然是懵懵懂懂,遂不怕先学耻笑,不揣浅陋凑成小文一篇就教于众玉友,期望得到高人指点。

1.  和田玉是以产地命名的中国软玉。

   称和田玉为“软玉”是与“硬玉”(翡翠)相对应的。和田玉是坚硬的,但它的硬度略低于翡翠。和田玉矿分布于中国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田、且末县绵延1000多公里的地区,一般都以这里特别是和田地区产的中国软玉为正宗“和田玉”。除此之外,在新疆阿尔金山、天山,青海格尔木,辽宁岫岩县细雨沟(不是一般说的“岫岩玉”),江苏溧阳,台湾玉山,四川汶山,河南淅川,以及俄罗斯境内贝加尔湖以西的萨彦岭等地方也有与和田玉矿物成分相近似的软玉矿。但在品质上这些地方产的软玉和正宗的和田玉有差别,从内涵的历史文化价值看更不可同日而语。由于数千年的长期开采和地质环境条件的限制形成的资源稀缺,由于和田玉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一种重要载体,和田玉器已成为人们钟爱的宝物。

2.和田玉料按具体产出地点有山料、山流水和籽料之分。

   和田玉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直接出于这里的玉料称“山料”;自然界风化、水蚀使得部分玉矿崩析随冰雪溶流散落于矿区至山下河流之间,直接出于这片区域的玉料称“山流水”;那些被水流带到河床中被河水长久冲刷且相互碰撞砥砺摩擦而形如卵石的玉料称为“籽料”。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岁月沧桑凝炼于和田玉料中,每一块和田玉料都是唯一的,都有各自的特点或美色。比较而言,人们最钟情的是籽料。其缘由是因为籽料经自然力加工的程度最高,是和田玉之“核”,质地优于内,形色美于外,品佳而又稀缺,自然珍贵。对籽料的判辨,多是看形状(需警惕“滚料”骗人)、皮壳(看是否真皮,皮色真伪与优劣,有无“毛孔”)、质地等。

3. 和田玉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要成分的矿物晶体交织絮状排列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透闪石CA2MG5[SI2O11]2[OH]2,颜色为白色、灰色,比重约2。95克/立方厘米,摩氏硬度6--6。5;阳起石CA2(MG,FE)5[SI2O11]2[OH]2,颜色为绿色、浅绿色,比重约3。1—3。3,硬度6—6。5。透闪石---阳起石结晶体呈显微晶质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或毛毡状集合体,晶粒细微均一,结构紧密,是和田玉的主要成分,含量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故有人称和田玉为“闪玉”。一般收藏者并不需要细究玉石的物质成分,但了解它有利于把握不同玉种间的区别。如缅玉翡翠属透辉石玉,岫岩玉、祁连玉、信宜玉、京黄玉等属蛇纹石玉,独山玉(南阳玉)属蚀变斜长石玉,东陵玉、京白玉属石英岩玉,西峡玉(也有说属蛇纹石玉)、阿富汗玉属方解石玉等等。正是物质成分的差别决定了不同玉种间硬度颜色韧性光泽比重等等物理性能的差别,爱玉者需知其然亦需知其所以然。

4.和田玉的颜色是由其矿物成分决定的。

   就每一块和田玉来说,单色居多,色差呈过渡性变化,以纯白或纯黄者最为贵重,极品白玉即“羊脂玉”。具体的颜色成因:(1)白玉,以含二价铁离子少的白色、无色透闪石为主要成分:(2)青玉的青绿色主要是由于透闪石—阳起石中二价铁离子含量较高,  阳起石组分增长,尚未分解;(3)青白玉的青—白色主要系阳起石和透闪石两种矿物组分的过渡性非均匀分布;(4)黄玉的黄色主要系透闪石—阳起石中二价铁分解成稳定的黄色三氧化二铁,长期浸润所致,也有说是地表水中的氧化亚铁(FEO)渗入白玉浸润所致;(5)糖玉,其红褐色主要系外来的三氧化二铁长期浸润所致,透闪石阳起石中的二价铁分解也是一个原因,它与白玉、青玉、青白玉形成过渡;(6)墨玉,其黑色主要系黑色的石墨着色,也有说是含磁铁矿(FE3O4)所致,其颜色深浅随含这些物质多少变化。

5.和田玉品质特征的简要描述和实际判辨。

   对和田玉的品质特征有许许多多描述,如“体如凝脂,精光内蕴,浑厚温润,坚硬细密”,如“其色温润,常如肥物所染,坚硬虽金铁不可近定州瓷芒不能伤,击之其声清远”,又如“柔嫩细腻,坚硬而有韧性,呈油脂光泽”,等等。这些文字看来并不深奥,但各人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于是就有了许多判辨和田玉的依据和方法。我的理解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硬度。和田玉的硬度约为6—7,比蛇纹石玉、方解石玉硬,比翡翠、石英岩玉略软。一般常用划玻璃划紫砂或用小钢刀刻划的“土”办法检测硬度。和田玉的硬度大于玻璃小于紫砂。用和田玉件划玻璃伤的是玻璃其划痕搽不掉,划紫砂伤的是玉器在紫砂上留下的白色划痕搽之即去,从所需力度和划痕情况可以大致判断硬度大小的差异。小钢刀可以刻划蛇纹石玉、方解石玉,刻不动和田玉。这种方法是很粗略的,因为刀刻不动且能随意划花玻璃的玉种不少(如石英岩玉、玛瑙、翡翠等),但它确实简便易行。

(2)比重(密度)。和田玉的比重约2。98克/立方厘米,比翡翠(约3。3)略低,比其它玉高。有经验的人用手一掂就能大致判断。有人介绍了一种测量办法:用天平或其它量具称玉的重量(设为P);再用有刻度的或可刻记深度的量具(如玻璃量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盛入清水,将被测玉件放入,水量要能完全淹没玉件,记(画)下水的“高度”(设为G),提出玉件(尽量沥干水),杯中水位会下降,记(画)下此处的水位(设为X),G—X的体积即为这一玉件的体积,水的比重为1克/立方厘米,只要能称出G—X这部分体积的水的重量就知道这一玉件的体积了(设为V)。重量P除以V就得出该玉件的比重。这样测出的比重数可能不很精确,也受到玉件大小等条件限制,但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3)光泽。有人用“温润”形容和田玉的光泽,色调调和均匀悦目,不似玻璃光那样强,显得精光内蕴,这是因为和田玉表面有类似毛玻璃表面那样的细微凹凸;有人说和田玉呈油脂光泽至蜡状光泽,“油油糯糯”;也有人说和田玉呈油脂——玻璃光泽,这种光泽弱于翡翠但仍能明显感觉到;还有人把和田玉的光泽形容为“流动感水光”;另有人认为和田玉色泽越盘越温润,色调稳定属暖色系,在日光下近看或远看色系不变。我曾当面请教过一位上过CCTV《鉴宝》节目的专家,他把我拿出的三件玉佩一一过目,指出呈油脂—玻璃光泽的那件是和田玉,一件被一些“行家”认为是和田玉的佩件不像和田玉,理由是它呈蜡状,另一件光泽介于前二件之间的他掂了一会说一时看不好。我个人的体会是和田玉其色温润精光内蕴但它的硬度相当高密度相当大它的光泽应当不会弱,需要把上面的几种说法综合起来考虑。

(4)韧性。和田玉的韧性好于翡翠也好于与其矿物成分相似的俄料青海料。测量韧性不容易,但从玉件的琢磨处可以看出个大致来,线沟边缘是滑畅还是崩缺?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工具和做工等因素,但看多了总会学会比较。

(5)内部结构。如前所述,和田玉是“矿物晶体交织絮状排列组成的矿物集合体”,“晶粒细微均一,结构紧密”,因此有人认为“肉眼可以看到细密的小云片状、薄雾状结构的玉花是和田玉特有的结构特征”,质地上显得“浑厚温蕴”。但也有人认为上品和田玉确是如此,却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和田玉是很通透的。我看到XXX先生编撰的一套玉器图鉴上也有许多通透的玉器指明为和田玉。这里是不是有个形式逻辑的小问题:因为“有薄雾状结构玉花是和田玉特有的结构特征”,所以有薄雾状结构玉花者肯定是和田玉(仅就结构而言),但是不等于说没有薄雾状结构玉花者就一定不是和田玉?分析这个问题决不是做文字游戏。内容决定形式,正是和田玉这种晶粒细微均一,结构紧密的絮状结构决定了它坚韧油润浑厚沉实幼滑的性质,决定了它与其它玉种在外观和品质上的差别。我曾在有的网站提出这一问题,斑竹也很想引发讨论,可惜应者寥寥。

(6) 纯净度。质纯,色纯(“皮色”“巧色”另说),无裂无绺者佳。从一定角度说,和田玉的透明度与其纯净度有关,对光看是微透明或半透明的,精光内蕴而不沉闷枯涩。

   在描述、评价和判辨玉种玉质时,以上六个方面须综合考虑。对于如我一样的初学玉者来说,这是了解“什么是和田玉”的入门课程。接触和田玉多的人,眼看手掂即刻可断,那是经验使然。现在用其他玉种冒名顶替者数不胜数防不胜防,甚至有用玉粉压模或像制翡翠B货般填充处理的。我等初学交“学费”难免,但也要尽量避免盲目和片面。

6. 关于“新工”与“旧工(老工)”。

   新工和旧工的最大区别在于直接研磨玉器表面的物质及其形态。老工是利用人力工具带动解玉砂去研磨玉器表面使之成形(人力带动铁砣推动解玉砂,由解玉砂直接研磨玉件,解玉砂在加工过程中是流动的);新工是利用电动机带动高硬度的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砣或其它形态的工具直接琢磨玉器表面使之成形。从比较微观的角度看加工面,直接作用于玉件表面的工具老工是流动形态的解玉砂,新工是高速旋转的用高硬度金刚砂制成的各种形态的工具。这种力度、速度、硬度、灵巧度和工具与玉石表面的接触方式的差异,会在玉器表面、纹沟、孔洞、内腔、轮廓等地方留下不同的加工痕迹。如看抛光,老工的擦痕不连贯无规律,抛光均匀光泽柔润,未抛光处和抛光处反差小,新工的擦痕可能是较长的并行线簇,有的会由于赶工时而留下粗糙甚至过度加工的痕迹;又如在放大镜下看纹线槽沟底部,老工用解玉砂研磨磨痕是不连续的细短断线,留下的是磨砂的痕迹,新工用金刚砂制的工具直接开凿线槽底部可能留下连续的线条;再如看镂空处,一是看为镂空而起始钻的孔壁是慢速工具研磨而成还是快速(电动)工具推进所为,二是看空腔壁的轮廓边缘线及其转角钝利还是圆滑,空腔壁上是线锯加解玉砂研磨形成的与玉器表面垂直的线痕还是用金刚砂工具直接扩腔留下的与玉器表面平行的擦痕。除了加工工具、介质以及方法的区别,还有加工者的心态与目的的差别也可能在工上表现出来。古时的玉器往往非常人可佩,加工者往往非今人般浮躁,每件玉器可耗费的人力工时也往往非今时可比,今天就是有人欲以“老工”做旧恐怕手脚往往难以做的周全,细细观察或许可以看出端倪。不过这又是很考功力的事情。

   新工与老工的比较是非常复杂的,绝非这点文字可说明白,何况我仅知皮毛。至于做旧仿古,据说有不同看法。有人警告现在做旧已很普遍高手可以假乱真,认为假货泛滥真品难觅;有人说今人难以复古,低劣仿品虽有但古玉真品还多得很,正是前种舆论让旧玉市场至今还在低谷徘徊。孰是孰非,我等晚辈初学不敢妄评,倒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两种观点对我们不无好处,因为前者教我谨慎后者催我寻觅,而且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包含一个共同的道理:学玉者要想寻觅到真品佳品珍品,除了靠缘分更要加强学习练就过硬的识玉本领。

7.和田玉器评价的几个因素。

(1)料质。(2)做工与造型。(3)形与意的融合程度。(4)历史文化价值。(5)存世数量。(6)体积。这几条并非按重要程度排序,一般认为,新玉重料质和做工,老玉重历史文化价值。

8. 权当结束语

   用“权当”二字是因为我知之有限难再赘言不得不就此搁笔,是因为我还有许许多多问题不明白又很想去弄明白,是因为我很希望能以此文抛砖引玉有人能指教我使我能对和田玉有更多的了解。我期待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4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乞兄费心了,所学颇多。/道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4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转帖,内容不错![emb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8 2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b6][emb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 02: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见玉乞了,甚是想念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 07: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b6][emb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1 03: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b5][emb6]/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22: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8: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b6][emb65][emb6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08: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3][em2][em4][em1][em6][em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